项目想过环保审批?这些变化不可不知
|
作者:管理员 发布:2018-09-17 浏览次数: 1129
|
环评制度该退出历史舞台了?相反地是,环评制度作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换言之,即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围绕“划框子、定规则、查落实”三个环节,真正发挥环评在源头预防上的关键作用。 环评改革作为推动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的重要举措,将被全力推动。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崔书红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近年来我国环评改革新进展。 对大多数能源行业和环保企业来说,环评审批是必经的一关,审批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因此备受关注。公开资料显示,环评审批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提,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 此前,一些企业和单位对环评审批期望值较高,但环评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也有观点认为环保加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需求日益迫切。 值此背景,生态环境部近日下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放管服”改革拉动行业整体发展。 纸业环保 其中明确,生态环境部将以环评审批改革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引领、分类施策和落地见效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服务实体经济。 在解决项目环评中一些“慢、难、繁”问题方面,意见要求着力压缩环评编制时间;着力规范环评审批尺度,减少环评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权。 崔书红介绍,通过一系列工作,环评审批目前已实现最大幅度简政放权。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约八成项目环评实行了备案制,不再需要审批。 目前,环评涉及的5项行政许可已经依法取消了3项,分别是部门预审、试生产审批、竣工验收许可。保留了2项,分别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环评机构资质管理,“还要进一步改革”。 主要是以信息化促监管手段多元化,利用大数据提高监管整体能力,逐步实现全面、实时的环境监管。 此次改革中,环境影响评价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对年内拟开工重大项目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审批时间原则上压缩至法定时限一半以内。 通过实行区域环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大幅减少编制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数量,将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已最大限度减少了环评审批。正如一些业界人士指出的,“登记表备案现在只需10分钟,过去需10天”。 生态环境部还大幅减少了编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数量,将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 环评按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实行分类管理。分为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原来都是审批制,通过修法,依法将登记表从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 除跨省、跨流域建设项目,部分新建规模化石化、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项目由生态环境部审批外,绝大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都下放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没有经过环评审批就可以开工建设。 “简化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给地方减负,让地方抽出时间来应对更多疑难复杂的事情。”崔书红说。 具体表现为开展环评改革专项督导,常态化进行环评文件技术校核,对环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开展五批次技术校核,涉及31个省(市、区)的环评文件。
|